| 0898-88331199

hcpdf@hcpdf.org

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

孙壮志:新形势下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3-02-12 来源: 点击次数:2068

孙壮志,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undefined

在中国周边,由于邻国众多、文化多元、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安全形势也比较严峻。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的升级,特别是美国强化针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同盟,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美国一方面拉盟友对俄罗斯极限施压,另一方面继续积极兜售其意在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导致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形势日益紧张。由于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积极与邻近国家开展睦邻友好合作,推动多边合作,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一、周边安全进入“多事之秋”

中国周边地区可以分为东北亚、俄罗斯、中亚、阿富汗、南亚和东南亚六大板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属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的方向局势稳定,对华友好;有的区域则矛盾和对抗难以弥合,特殊背景下许多长期累积的问题被放大;同时域内国际竞争愈加多元化,全球性大国和中等强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博弈升级,不断造成安全压力。

一是世界格局演变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使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百年变局、新冠疫情以及地区冲突的交织叠加,加速世界秩序重构及国际格局的改变,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从中国周边来说,2021年美国撤军导致阿富汗局势突变,塔利班执政下阿富汗和平重建的困境给周边安全带来挑战;2022年2月以来乌克兰危机急剧升级并走向长期化,俄罗斯与美国正面对抗,中国周边国家纷纷选边站队,国际和地区格局迅速调整变化,影响中国周边稳定。

二是大国战略博弈与竞争对中国构成战略牵制,北约意欲“走向亚太”。为了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及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2021年拜登上台后延续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展开对华战略竞争,积极拼凑反华、反俄联盟,同时对中俄进行战略牵制。美国通过同盟机制、经济外交、军事投入三大抓手建立“势力圈”,主导的“四边安全对话机制”、“五眼联盟”以及“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实现联动,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首次邀请日、韩领导人参加,出台的文件中明确把中国称为“系统性挑战”,使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三是历史问题与现实矛盾交织,领土争端及主权争议问题依然是最大安全隐患。中国同日、越、印、韩、菲律宾等邻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领土争端问题;“台海问题”在美国的搅动之下成为地区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来不断升温。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无视中国的海洋权益,在南海归属和台湾问题上不断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抗议窜访台湾,蓄意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导致台海局势进一步升级,严重破坏区域内安全稳定。另外,中国周边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独立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国内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众多,民族与宗教问题复杂,经常引发严重的政治动乱,可能使中国的海外利益造成损失。

四是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中国周边带来长期挑战。冷战结束后,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严重威胁经济安全,阻碍了区域合作的步伐。同时由于阿富汗战乱导致的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以及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存在“外溢”风险。除此之外,新冠疫情、跨境河流生态恶化、朝鲜半岛核扩散以及不断加剧的能源、粮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构成了地区国家的共同威胁。

二、迎来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新机遇

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但周边安全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在周边区域内率先推动落实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和“全球发展”两大倡议,寻求各国安全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与多数周边国家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打造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加强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完善区域治理方案,通过发展与安全的相互促进,为中国塑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通过周边外交的成功实践引领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通过战略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发展周边关系,积极构筑“睦邻友好”带。同俄罗斯、中亚国家及巴基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同朝鲜、蒙古等传统友好国家不断提升合作关系。成功解决同多数邻国的边界问题,使之成为和平友好的纽带。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地区治理,加强同中亚、南亚、东南亚各国在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倡导共同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断充实周边外交的新内涵。

二是通过“以发展促和平”打造周边发展新格局。发展是可持续安全的保障,保障周边安全的基础是加深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从根源上化解矛盾与冲突。“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中亚和东南亚提出的,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周边地区成为最大的受益方,通过“五通”建设促进各国经济联动及资源整合,实现周边国家的共赢发展。同时中国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领者,率先实践《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注重同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提质升级,深化东北亚经贸合作,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与地区国家间的融合,以发展促和平,为构建周边发展新格局增添新动力。

三是通过创新治理模式践行安全治理的新理念。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不断升级,导致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加上中国周边地区本身地理和资源条件以及各国发展上的不平衡,安全挑战越来越具有跨地区、跨领域的性质,治理“赤字”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通过倡导新型安全观、新型合作观、新型文明观,促进区域内多个机制的相互协调与良性互动,共同关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挑战,坚持“结伴不结盟”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弥补安全治理的不足和空白。同时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推动完善区域安全治理体系。

三、为维护地区安全做出切实的中国贡献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合作成效显著。在世界格局变幻莫测之际,作为区域内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继续携手周边各国维护共同安全,积极作为,化危为机,探索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新路径,更加主动地应对周边安全环境新变化。

一是以多边合作平台为支点,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扮演特殊角色,已经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在其他一系列多边框架内开展安全合作,如中国曾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担任亚信会议的主席国,扩大了该机制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中亚五国(5+1)外长级会晤机制创立于2020年7月,2022年的第三次外长会晤决定建立元首会晤机制。此外,中国与东盟的10+1机制、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虽然更多聚焦经济合作,但也就航空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进行讨论。以多边平台为支点形成的安全合作机制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的基石。

二是展现大国担当,积极斡旋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一直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致力于推进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在阿富汗和平重建问题上,一方面为长期战乱的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调解,推动阿富汗建立民族团结政府,为实现该国和平重建创造条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积极斡旋促进“朝核六方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十国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准则”为基础不断开展海上务实合作并弥合分歧。随着周边热点问题的持续发酵,外部势力的介入导致形势更为复杂,中国提出用政治与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为重要。

三是未雨绸缪准备应对新的安全威胁。新形势下要做好应对外部挑战增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困难增大的心理准备。一方面继续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同俄、印等区域大国关系,把握好自身战略定位,正确认识大国在处理周边关系中的建设性作用及大国关系在周边秩序建构中的框架性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非传统安全以及地区热点造成的各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劝和促谈,展现大国责任担当,通过构建广泛的伙伴关系网络,反对霸权主义和霸凌行径,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和把需要共同面对的安全问题政治化,努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提交2022三亚公共安全论坛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