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98-88331199

hcpdf@hcpdf.org

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

魏冉:2020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 点击次数:778
魏冉  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问题。2020年3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疫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做好各项工作,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外国领导人通话时多次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要求相关国家维护好中国公民尤其是中国留学人员的健康安全与合法权益,为其在居留、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便利。

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海外利益日渐庞大。截至2019年,中国2.7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4万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近1.1万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55亿人次。自2010年以来,每年中国公民的出境人数以年均超过100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致使出境中国公民人数骤减,国际旅游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20年1-6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打破近年来持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长率为负数。2020年1-9月,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8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4.8万人。截至2020年3月,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总人数为160万人,尚在国外的大约有140万人。全球疫情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

本文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全球发生的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事件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归纳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特点,探析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增加的主要成因,并对后疫情时代提高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防控提出建议。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新特征


根据公开报道,2020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为166起,遇难72人。此外,根据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消息,部分驻在国出现多起中国公民感染新冠肺炎事件。虽然仅凭公开数据无法反映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全貌,但是有助于分析特定国际环境下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现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未来规避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提供借鉴。

(一)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

从安全事件当事人群体来看,涉及包括侨民在内的其他中国公民的安全事件最多,共86起,占比为52%;涉及游客29起,占比为17%;涉及留学人员25起,占比为15%;涉及劳务人员18起,占比为11%;渔民和船员8起,占比为5%(见图1)。其中,涉及中国游客的安全事件占比近年来首次呈下降趋势。

 

图片

图1 不同群体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领事服务网、人民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环球网、澎湃网、中华网、北京市境外安全服务平台网站数据统计整理。以下图表数据均来源于此。

 

从安全事件类别来看,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延续了2019年种类多样的特点,但安全风险排序出现了新的变化。虽然交通安全事故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但社会治安、违法违规、意外事件与交通安全事故仍然是中国公民在海外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类型。意外事件首次超过交通安全事故,成为中国公民在海外面临的第三大风险(见表1)。

图片


从安全事件发生地来看,亚洲地区仍是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高发地、遇难人数最多的地区。如图2所示,亚洲地区16个国家共发生86起安全事件,31人遇难。非洲地区18国31起,24人遇难;美洲地区四国25起,七人遇难;欧洲地区八国16起,八人遇难;大洋洲地区两国八起,两人遇难。

 

图片

图2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地区分布、遇难人数情况
 

(二)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呈现的新特征

前已述及,由于国际旅行限制,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群体由流动性较强的游客转变为长期居留国外的中国公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化、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国际反华情绪高涨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整体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总量急剧减少。第二,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排序有所变化。第三,海外中国公民尤其是留学人员受“疫情歧视”较为明显。这些新特征被疫情触发,会伴随全球疫情反复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首先,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本土化”趋势明显,即在住在国长期居留的中国公民遭遇安全风险的概率升高。从当事人群体来看,涉及在当地长期居留的中国留学生、中资企业员工以及其他中国公民的安全事件占比升高,涉及中国游客的海外安全事件占比骤降。2020年是近年来中国游客海外安全事件发生数量最少的一年。究其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航班熔断、国际旅客人数骤减。2020年1月13日,一名中国公民在泰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这也是首例海外新冠肺炎病例。时隔不久,全球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采取限制入境、封国等措施。截至2020年10月25日,共有182个国家(地区)对中国采取入境管控措施,主要包括航空管制、禁止入境、强制隔离以及停发签证等。新冠肺炎疫情致使2020年前十个月国际旅客人次下跌72%,其中,亚太地区受到冲击最强烈,入境旅客人次下跌82%。尽管一些国家于2020年下半年陆续放宽了旅行限制,但旅行需求减少以及旅行者信心下降使得国际旅游业回暖仍需时日。因而,国际旅行限制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了中国游客遭遇安全风险的几率,在国际旅行恢复正常之前,涉及中国游客的海外安全事件将不会增长。


其次,从安全事件总量来看,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总量同比下降约56%。即使以首例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时间2021年1月为分水岭,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总量较疫情爆发前也有所减少。(见表2)这与全球多国实施“封国封城”、居家隔离等强制措施,导致犯罪率大幅下降有直接关系。加之国际旅行限制措施,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相较往年会长期处于数量较少的态势。

 

表2 具体时间段内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总量    单位:起

时间

其他中国公民

游客

留学人员

劳务人员

渔民和船员

总计

201910

-20201

54

28

9

3

4

101

20202-

202010

32

1

16

12

4

65

 

第三,从安全事件类型来看,不同群体中国公民遭遇的主要安全事件类型既有延续也有变化,针对不同中国公民群体的安全事件特点更为突出。针对中国劳务人员、其他中国公民的抢劫、绑架、枪击等恶性刑事安全事件延续了往年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特点。中国驻南非总领馆网站显示,2019年12月以来,仅南非开普敦市就发生了12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绑架案,其中包括两起在当地侨界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公民被蓄意杀害事件。2020年8月13日,前南非齐鲁同乡总会会长仲志维夫妇在约翰内斯堡光天化日之下被歹徒残忍枪杀。同年10月24日,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副会长陈建平遭遇工厂内三名马拉维籍员工的殴打和勒颈不幸身亡。

涉及留学人员的安全事件则呈现新的特点。中国留学人员安全事件往年主要包括违法违规事件、失踪失联、遭遇诈骗以及交通安全事故。2020年,遭遇诈骗和歧视成为留学人员面临的两大安全风险。一方面,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留学人员急切回国心理或生活相对孤单时机,实施诈骗。另一方面,受佩戴口罩、中美摩擦升级的影响,各国出现了针对中国留学人员的种族歧视言行和出入境审查事件。例如,2020年9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机场“以技术盗窃”为由遭遇美国执法人员盘查。根据中国外交部数据,仅2020年5月至9月初,就有近300名中国留学人员在搭乘临时航班离开机场时被美国滋扰盘查。此外,中国船员遭遇海盗劫持事件增多。2020年1-10月,在西非尼日利亚、加蓬、多哥海域以及赤道几内亚已发生四起中国船员遭遇海盗劫持事件。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公民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外安全风险并非偶发现象,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全球疫情反弹,多国宣布进入“第二波”疫情的背景下,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增强。

针对不同群体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同群体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打破常态”,呈现出与疫情走势相关联的特点。疫情之下,涉及中国游客的海外安全事件为近年来最低;涉及其他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留学人员面临的安全风险除了遭遇“传统”诈骗形式外,还受疫情影响,遭遇了“机票代理”新型诈骗与歧视,陷入了疫情与歧视的双重困境;中国劳务人员与中国船员安全事件聚集在非洲地区,因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与遭遇海盗劫持是主要风险,且中国船员遭遇海盗劫持事件呈增长态势。整体来看,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状况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呈正相关。

(一)涉及其他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
涉及其他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共86起,37人遇难。从安全事件发生地来看,亚洲地区占比为62%;非洲占约17%;美洲、欧洲地区合占约21%。从安全事件类别来看,违法违规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占比分别为45%、38%。出入境受阻、意外事件、交通安全、遭遇诈骗、失踪失联等安全事件合占约17%。

与去年同期相比,违法违规与社会治安仍然是其他中国公民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2020年,其他中国公民违法违规事件共39起,十人遇难。涉及中国公民的海外违法违规事件逐渐带有违反相关法律和对中国同胞造成伤害的双重性质,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违法违规事件中有两类现象需要重点关注。首先,故意伤害类事件十起。其中,涉及绑架、抢劫中国同胞的安全事件八起。这类刑事案件多发生在柬埔寨、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不仅涉及中国公民人数众多,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2019年10月8日,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门前发生一起团伙绑架中国同胞事件,而在此之前,该团伙就曾勒索过受害者,得手六万人民币和3000美元,共计约81000元人民币。2020年,先后有五名中国公民遭遇同胞杀害。例如,7月7日,老挝金三角地区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造成四名中国公民四死一伤。其次,中国公民实施诈骗、涉赌事件12起。这两类事件不仅涉事中国公民人数众多,且影响恶劣。仅2019年11-12月,涉嫌电信诈骗就有八起。2019年11月,马来西亚移民局破获一起中国公民在马规模最大的网络诈骗案,共逮捕680名中国公民协助调查。

近年来,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在线赌博的主要运营地。在过去的三年中,菲律宾博彩公司非法雇佣了超过十万名中国公民从事相关工作。一些中国公民受诱参与非法赌博,引发赌债纠纷或导致非法拘禁,由此滋生的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给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大量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一些赌博犯罪与电信诈骗相勾连。2020年4月,中国公安部发布通告,疫情期间将依法严厉打击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公安机关联合东南亚国家共破获各类跨境赌博案件3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万余名,打掉涉赌平台2260余个、赌博推广平台1160余个。

遭遇抢劫、绑架、袭击、枪击等社会治安事件33起,22人遇难。社会治安事件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但中国公民遇难人数增多。这类安全事件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2020年7月14日,数名在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公民夜间驾车进入中国公民经营的一家KTV时,两名武装暴徒尾随闯入实施抢劫,致我公民一人被砍伤手臂,一人车辆被抢。此类安全事件欧美国家也偶有发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经济压力是重要的风险驱动。一些非洲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社会贫困问题加剧,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致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加,成为当地社会治安形势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脆弱的社会安全网与经济不平等导致非洲地区的高犯罪率。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导致3430万人在2020年跌入“极端贫困”,而其中56%将发生在非洲。美国海外安全顾问委员会(OSAC)发布的《安哥拉2020年安全与犯罪报告》指出,高犯罪率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造成的,最常见的犯罪类型是盗抢,罪犯多为17-30岁之间的男性。截至2020年8月,尼日利亚总失业率为27.1%,15-3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34.9%。当用“安全和安保”指标衡量140个国家的安全水平时,南非、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排名分别为第132名、第139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使某些形式的犯罪率上升,甚至可能超过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研究表明,实施封锁状态下的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等短期内犯罪率的下降趋势将在经济复苏时期逆转,因为封锁政策放宽后的人员流动性会引起犯罪率的变化。例如,南菲警察局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犯罪统计数据显示,南非犯罪活动与前一季度相比增幅明显。

(二)涉及中国游客的海外安全事件
涉及中国游客的海外安全事件共29起,遇难7人。其中,28起发生在2019年10月-2020年2月,仅1起发生在2020年9月7日。从安全事件类别来看,交通安全事故12起;突发疾病、参加游乐项目受伤等意外事件5起;游船倾覆、潜水失踪、溺水身亡等涉水安全事故3起;失踪失联事件、违法违规事件各2起;遭遇“飞车党”、抢劫、袭击等社会治安事件各1起;出入境受阻事件、遭遇暴风雪事件各1起。

虽然疫情暂时从源头上抹消了中国游客遭受海外安全风险,但这仅是疫情之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待国际旅行恢复以后,交通安全事故、涉水安全事故两大安全风险将“故伎重演”。届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国游客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仍然是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涉及中国留学人员的海外安全事件
中国留学人员海外安全事件共25起,6人遇难。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留学人员安全事件数量减少50%。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国际航班熔断,大量中国留学人员滞留海外无法返回中国。虽然疫情降低了中国留学人员遭遇车祸、失踪失联等安全风险的概率,但2020年的中国留学人员海外安全事件有两个现象需要重点关注。首先,遭遇诈骗事件与去年同期持平。诈骗近年来已经成为留学生面临的首要安全风险,疫情则催生了新的诈骗手段。中国留学人员遇到的诈骗类型不仅包括既往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住在国当地执法部门以假借签证到期、涉嫌犯罪等虚假理由要求当事人立刻向指定账号汇款,否则将承担严重后果的常规诈骗手段,还包括假“机票代理”这一新型诈骗形式。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被迫滞留住在国,新骗术利用留学人员回国心切应运而生。诈骗分子通过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虚假机票信息,并制造回国困难的紧张气氛。截至2020年7月18日,通过网络“票务代理”购买回国机票被骗留学生有65人,涉及总金额近170万元。

其次,中国留学人员因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不公平事件增多。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发生了不同数量的中国留学生遭遇歧视殴打事件。澳大利亚学者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留学生遭受不公平待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52%)受访的中国留学生从3月以来因中国身份受到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超过1/3(35%)的中国留学生遭遇言论攻击。

中国留学人员遭遇歧视并非新事,佩戴口罩只是这一特殊环境下遭遇歧视的明确指向。亚洲国家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使用防护口罩的传统较为久远,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亚洲民众将佩戴口罩视为一种卫生规范。反观欧美国家,一些国家因政治因素颁布了《禁蒙面法》,禁止民众在无法证明其具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佩戴口罩。美国官方还公开呼吁民众拒绝佩戴口罩,认为此举有悖于美国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因而,佩戴口罩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中遭遇歧视行为的风险因素,这种歧视行为被称为“疫情歧视”(COVID-19-associated discrimination,CAD),折射出了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许多中国留学生认为,佩戴口罩是他们在英国经历的最强烈的文化冲击。

此外,中国留学生还面临“隐性”的安全风险,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疫情发生后,感染风险、经济压力和旅行限制是中国留学生最为担心的问题;高年级留学生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症状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留学生。总的来说,安全问题、文化差异、学业计划受阻等问题加剧了中国留学生的焦虑和恐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四)涉及中国海外劳务人员的安全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发生中国劳务人员海外安全事件18起,17人遇难。从事件类别来看,社会治安始终是中国劳务人员面临的首要安全风险。13起社会治安事件中,除两起发生在美国和孟加拉国外,其余11起全部发生在南非、刚果(金)、赞比亚等非洲国家。造成这类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除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失业率以外,事发地不断高涨的反华情绪也是助推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西方政客借疫情污名化中国,负面国际舆论向非西方国家蔓延,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更为恶劣。2020年4月,尼日利亚一律师事务所将中国告上法庭,提出所谓的中国“索赔论”,要求中方赔偿其因“中国病毒”造成的人员死亡、经济受困、心理创伤等2000亿美元赔偿。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政客公开发表不当言论,也会引起或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甚至是对当地中国海外公民与企业的不满与攻击。赞比亚出现首个新冠感染病例后,当地中资企业及华侨开设的商铺采取了园区内封闭化管理、限流等防控措施。对此,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长迈尔斯·桑帕(Miles Sampa)诬称新冠肺炎疫情起源于中国,指责中国公民在赞采取的防疫措施是重返“奴隶制”行为。桑帕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赞中国公民的抗疫防疫举措,使中国公民面临更多疫情威胁。

(五)涉及中国渔民和船员的海外安全事件
涉及中国渔民和船员的海外安全事件共八起,五人遇难。其中,五起发生在加蓬、多哥、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地区;三起发生在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中国周边地区。

中国船员遭遇海盗劫持事件五起。国际海事局(IMB)2020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的前九个月,全球海盗事件共132起,几内亚湾发生的绑架船员并勒索赎金案件85起,仅几内亚湾的绑架船员事件增加了40%;尼日利亚、贝宁、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加纳共发生14起。2020年前六个月,新加坡、马六甲海峡等亚洲地区发生了50起海盗事件,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对此,有学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海盗事件的增长。在此形势下,中国船员面临海盗袭击、武装抢劫的风险将增大。

此外,船只沉没、船只被孔明灯点燃等意外事件三起。2019年10月12日,一艘载有七名中国船员的巴拿马籍货船在日本海域遭遇台风,船只沉没致使五名中国船员遇难。另有一起“非法作业”事件。2020年10月10日,马来西亚海警扣留六艘中国渔船和船上的60名渔民,原因是中国渔船未能提供在该水域捕捞的许可文件。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国海外公民面临多样化安全挑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全风险源增多、当地民众反华情绪高涨,这些因素加剧了中国公民面临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一)社会安全风险源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混乱与社会秩序不稳定恶化了中国海外公民的生存环境,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事件呈增长趋势。一方面,疫情的加剧触发资本外流,造成主要货币贬值。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性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5%;若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经济收缩2.4%%。2020年第一季度,非洲在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了通货膨胀的上升,部分国家甚至上涨超过5%;2020年非洲预计消失的工作岗位将高达3000万个。即便是抗疫成效较为显著的越南,经济也受到了剧烈冲击。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表明,截至2020年7月10日,越南政府宣布疫情对约3,100万工人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90万人失业,高达1800万人的收入减少;服务业则有72%的工人受到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混乱以及财富不平等的加剧,加大了中国公民面临暴力袭击的风险,还使一些国家无暇顾及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增加了中国船员遭遇海盗袭击的风险。

另一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抗议示威游行活动,持续发生武装袭击、枪击事件。根据美国新冠肺炎和刑事司法国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20年3月至6月,美国抢劫案增加了27%;5月下旬至6月,凶杀案上升37%,严重骚扰案件上升35%。同一时期,持枪袭击事件也有所上升,但增幅与往年相比并不明显。此类外部风险源增加了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了开展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的难度。

(二)种族主义抬头和反华情绪高涨
源于历史、政治因素积淀的社会刻板印象与偶然爆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多种因素相互交叠,激化了业已存在的种族主义和反华排华情绪。疫情暴发之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功夫病毒”,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煽动公众负面情绪,引发公众对中国公民的污名化。尽管担心感染新冠肺炎是针对中国公民污名化的共同点,但“口罩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种族主义等具体原因影响了不同受害者群体的污名化。种族主义促使许多美国公众将新冠肺炎疫情归咎于华裔,认为他们更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因此许多华裔因为其“亚洲面孔”便受到侮辱或袭击。仅2020年2月-3月初,与冠状病毒和反亚裔歧视有关的新闻报道增长了50%。英国工会联合会(TUC)网站显示,2020年2-4月,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暴力话题增加了300%,约有20万条推特包含反华阴谋论。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7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人权问题摩擦背景下,73%的美国公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美国的反华情绪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美国执法部门加大了对中国公民出入境的审查。2020年1-6月,美国边境人员对中国游客进行了398次搜查,超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各年搜查总数的一半以上。

2020年3月中旬,49名中国劳工在泰国进行14天隔离,在取得泰国政府签发的健康证明后入境印尼,但这引起了印尼公众的恐慌。他们认为中国劳工携带冠状病毒入境,因此暴发了抵制抗议事件。澳大利亚智库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20年4月2日以来,澳大利亚已经发生了386起种族主义事件,包括言语侮辱、身体虐待,恐吓和袭击等。对此,外交部和中国驻澳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安全风险,近期谨慎前往澳大利亚;教育部则发布了2020年第1号留学预警。

由此观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造成了负面外溢效应。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不纯粹是公民安全意识淡薄的结果,也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西方国家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等政治因素杂糅的结果。在这种情势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公民遭遇海外安全风险的“被动性”凸显。

后疫情时代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的建议


2019年以来,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相关部门加速了保护海外公民的能力建设,他们采取灵活措施,配合复杂多变的形势,努力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后疫情时代,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

(一)相互借鉴,为我所用
一是中国驻外使领馆根据各领区具体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例如,为做好低龄留学生领事服务工作,一些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展了针对就读且未满18周岁的中国留学生信息报备的行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组织中国抗疫医疗专家通过互联网直播,为侨胞、留学生介绍疫情防控知识,组织在意中国医生为当地中国留学生提供权威资讯和心理辅导。为预防和缓解因疫情引发的心理焦虑情绪,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联合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领区内中国留学人员免费提供心理援助。针对海外中国公民尤其是中国留学生频频遭遇电信诈骗事件,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往只是发布相关安全提醒,多为文字形式的静态表述。2020年9月,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为提加中国公民提高警惕特别制作了《恐怖!20万加元瞬间消失》的防范电信诈骗动画短片,深度揭示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法,并提供了最简单有效的防骗招数。中国公民遭遇电信诈骗高发地的中国使领馆可参考驻加拿大使馆做法,拍摄或制作类似短片,作为领事保护宣传素材将其广泛分享到国内外社交平台。为了方便中国公民在疫情期间进行紧急求助,除了外交部12308领保热线24小时运转、各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热线电话以外,中国驻美国、新加坡、巴林等使馆还增设了涉疫情协助热线。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网站主页增设了“疫情动态”专栏,方便中国留学人员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截至2020年10月,该栏目已发布52条疫情动态。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在涉领事官网增设疫情相关栏目、提供资金支持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19893290例,累计死亡病例344399例,成为全球因疫情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尽管美国各界人士批评政府抗疫不力,但其在为本国公民提供领事服务方面仍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网站增设“COVID-19美国公民常见问题解答”栏目,包括航班停飞、国界关闭情况下境外美国公民如何返回美国;国务院、美国使领馆是否可以帮助境外美国公民通过商业或包机航空公司约定航班;政府协助的疏散航班是否免费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回答。2020年3月6日,美国第116届国会通过了一项补充拨款法案,为美国大使馆和国务院其他机构撤离海外美国公民提供资金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前,美国国务院推出了旨在进行海外撤侨的智能旅行者计划(STEP),其宣传口号为“保持知情”“保持联系”“保持安全”,目的是帮助境外美国公民从大使馆获取目的地国家安全状况的重要信息,帮助公民作出合理的旅行计划;帮助美国大使馆在包括自然灾害、战乱等紧急情况下与公民取得联系;帮助家人和朋友在紧急情况下与公民取得联系。3月31日,美国国务卿克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敦促海外美国公民在最近的美国使馆登记或通过STEP进行撤侨申请注册,以便美国政府做出撤侨安排。

一些国家针对境外本国公民设立了应急资金援助计划。例如,加拿大政府创建了COVID-19紧急可偿还贷款计划,作为一项临时经济援助计划,旨在为境外旅行的加拿大公民安全返回加拿大提供生活和旅行费用。澳大利亚政府开展了类似的经济援助计划,相关财政支持以贷款和赠款的形式发放。此外,加拿大政府还注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海外加拿大公民的心理健康情况,指出在海外的加拿大公民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风险,提醒加公民注意心理健康的变化。为此,还资助创建了“加拿大健康共同体:心理健康与物质使用支持”网站。由此及彼,中国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尤其是在住在国因疫情受到歧视甚至袭击的留学人员的心理健康。

(二)拓宽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领事保护宣传渠道
从传统领域来看,有必要增设与领事保护相关的课程。近年来,由外交部领事司、教育部(省教育厅)、省、地方外办主办的“领事保护进校园”活动陆续在一些学校开展。这表明领事保护知识普及愈加受到重视,也体现了中国领事保护工作的进步趋势。然而活动效用有限,应将领事知识提升为一门公共课,通过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良好文明素养的“好公民”,为境外安全文明旅行奠定坚实基础。

从非传统领域来看,应通过借助“互联网+”扩大领事保护宣传。从信息传播视角出发,中国在新兴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竞争方面仍然处于劣势。尤其是西方国家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注重有效运用社交媒体,进行适应受众偏好与体验的本土化传播。具体到领事保护宣传,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应广泛借助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拓宽宣传途径和渠道,将中国驻外使领馆制作的领事保护宣传片、制定的领事保护宣传手册以及围绕领事保护展开的相关工作以短视频或Vlog形式发布。对于居留国的中国公民来说,可以帮助其深入了解中国领事保护知识;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则有助于其通过中国官方认证的社交平台了解国政府对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保护行动,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改观对华印象,而不仅仅是听信西方媒体的一家之言。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国正面形象,也不失为消减国外民众反华情绪,为居留国中国公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有益尝试。

(三)重视华侨华人与民间组织的协助力量
作为连接国籍国与住在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华侨华人具有独特的交往渠道和丰富的人脉资源。目前,中国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疫情爆发后,华侨华人华商以呼吁抵制反华种族主义、筹措物资、侨胞互助等形式在展现团结抗疫、改善刻板印象、增进民心相通、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地作用。

例如,菲律宾中华总商会(FFCCCII)主席亨利·林邦良(Henry Lim Bon Liong)公开呼吁民众“不要参加传播虚假信息之人组织的反华种族主义活动,避免反华种族主义刻板印象,因为中国是菲律宾一千多年来的传统‘盟友’和贸易伙伴”。2020年3月13日,美国疫情进入紧急状态后,洛杉矶北京联合会三天内筹集3000余各类口罩、5500余双手套以及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捐赠给防疫前线工作人员;华盛顿华人社区联盟(CCA)向埃弗格林基金会捐赠了14万美元,用于购买和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前线医护人员的安全,并向当地社区医院捐赠了将近13万个医用口罩。仅仅在意大利,就有数十个侨团、三十余名侨领加入自发成立的疫情防控应急小组,不少商会还专门划拨资金,帮助生活困难的侨胞减压力解难题。对于因封锁政策滞留在尼泊尔的中国同胞,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协助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承担了一些领事保护工作。此外,不同国家的华侨华人还通过组建抗疫医疗服务队、举办以共同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座谈会等形式协助侨胞共渡难关。因此,应充分调动广大华侨华人华商的积极性,使其在协助使领馆开展领事保护工作中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结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它还充分暴露了暗流涌动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种族主义歧视,因而使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形势愈加复杂和严峻。全球抗疫是一场持久战,也是对打造海外中国平安体系的重大考验。加强海外中国公民及中资机构的安全与权益保护不仅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秉承“以人为本”外交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实。
 
 

图片

原文来源:张蕴岭主编《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蓝皮书: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评估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88-111页。


海南公共安全研究院
2022年1月5日


在线留言